4月21日,北京市住建委、北京市規(guī)自委發(fā)布了《北京市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秾t》適用于納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且在《導則》發(fā)布之日前尚未開展規(guī)劃設計的新建、改建類保租房項目。
《導則》明確,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分為住宅型租賃住房、宿舍型租賃住房、公寓型租賃住房三種建筑類型。
(圖源:北京市住建委)
《導則》要求保租房以建筑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充分考慮家庭代際及多孩、適老性等新需求。住宅型大力倡導多居室精細化套型設計;宿舍型人均使用面積不得小于4平方米;公寓型原則上適用1至2人居住,人均使用面積不得小于5平方米。
在配套設施方面,《導則》提到了包括交通、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商業(yè)服務和綜合管理服務等,應按照配套建設、方便使用、開放共享、兼顧發(fā)展的原則進行規(guī)劃。
對于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位指標,尤其針對租住宿舍型、公寓型租賃住房人群實際需求特點以及建設實際,《導則》明確了配置指標低限。對目前尚無非機動車停車指標規(guī)定的宿舍型、公寓型租賃住房,提出以棟或樓群為單位進行配置并給出**配置要求:其中宿舍型租賃住房按照40輛/1000平方米、公寓型租賃住房按照20輛/1000平方米進行配建。
(圖源:北京市住建委)
《導則》還提出,項目應結合周邊地區(qū)設施實際和不同租住人群需求,并兼顧全生命周期內的適應性,建設產業(yè)、居住、服務相融合的活力社區(qū)。倡導保租房營造尺度適宜、功能豐富的活力交往空間,滿足不同租住人群需求,住區(qū)可設置一定面積的室外運動場地,增加交往空間設置,因地制宜設置室外晾曬場地,提高空間使用率。
《導則》還要求,宿舍型和公寓型要在主要出入口處設置面積不小于12平方米的會客廳,在主要出入口附近設置智能快件箱,可以配置公共洗衣房和公共活動空間,方便租戶生活,提升租戶居住體驗。套內無衛(wèi)生間的房型要設置公共衛(wèi)生間及盥洗室,衛(wèi)生設備的數量應根據每層核定人數確定。
《導則》提出,保障性租賃住房全面實施全裝修成品交房。其中,宿舍型、公寓型采用裝配式裝修,住宅型鼓勵實施裝配式裝修。
保租房設計應符合智慧技術管理與服務要求,倡導應用智能化技術,打造智慧社區(qū)。項目設計要充分考慮老年人需求特點,推廣使用智能化適老產品;公寓型應設置智能門鎖;為便于租戶生活,大力推廣室內水、電、氣、熱的智能化調節(jié),倡導遠傳抄表、智能繳費等便民技術。
同時,《導則》明確,保租房應加強消防物聯(lián)網等智慧消防建設,與其他智能化建設同步設計建設,充分利用物聯(lián)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實行動態(tài)監(jiān)管。
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yè)部研究副總監(jiān)徐躍進表示,《導則》中公寓型租賃住房是根據北京住宅租賃市場特點的新增租賃建筑類型分類,進一步豐富了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租房選擇空間。同時《導則》明確公寓型租賃住房人均使用面積不得小于5平米,也充分保障了承租人的居住體驗,是推動住房租賃市場產品質量提升的一種措施。
徐躍進還表示,北京保租房的集中入市,將進一步增加低租金、小戶型租賃房源供給,有助于緩解北京住房租賃市場的結構性問題,充分保障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居住需求。
免責聲明: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yè)用戶注冊發(fā)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lián)系我們刪除,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